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单位 > 能源化工与食品药品专业科 > 部门动态

最新新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新篇章,技艺传承共辉煌

时间:2024-09-04     浏览量:142     来源:能源化工与食品药品专业科     作者:能源化工与食品药品专业科

摘要:

学校有意识的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校企之间深度融合;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走出去、引回来”双循环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走出校园扩大视野,了解行业、企业真实需求,把新政策、新思路、新需求引回来融合政、企资源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开辟了和以往不一样的人才培养“高速路”。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走出去、引回来  技艺传承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九大与二十大报告均强调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并推动其深化发展。为落实此战略,八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目标至2025年建立5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超1万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投入,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当前,“产教融合”正经历系统性改革,旨在通过行业、企业优势,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构建“供给-需求-供给”闭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教育供给,促进要素全面融合。 面对新机遇与挑战,学校创新性地提出“走出去、引回来”双循环产教融合模式:即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了解实际需求,同时引入新政策、新思路,结合政企资源,共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主要做法:

1、“政园校企”新思路,产教融合共发展

“政行校企”:是指“政府+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企业”的联动组合,是以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协调下,行业协会领衔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共建的多元协同创新和育人平台。

要做好协同育人,需要做好三个层面工作:一是“产学一体”,要将专业群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群紧密对接,探索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智库保障。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产业含量及技术含量,使产业学院具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产研一体”,产业学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进而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技术或应用难题夯实人力基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实现“产学研创一体”。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积极搭各级平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吸引师生参与,构建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指导师资团队,引导师生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促进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

2、“中高本企”新合作,贯通协作谋发展

“中高本企”:“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企业”的三位一体合作育人新模式,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这一贯通的人才培养渠道和企业所需人才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发展。

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3+3”贯通布局:

一是实施“三位一体”,贯通过程实施。

共同开展招生。“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工作,共同确定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和招生要求,共同设计考核评价细则,确保生源质量。

共同实施教学。“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新形态教材。共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环节,面向企业实际问题,融入企业真实项目,采用案例化引导方式,让教学更加贴近真实工作场景,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共同考核评价。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期满,由高职组织考核,高职阶段学习期满,由本科院校组织考核,本科阶段学习完成,由本科院校及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后可进入合作企业入职实习工作。

二是实现“三个共享”,贯通教学资源

共享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建立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师资协同研训机制,共建共享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校本研训统筹。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实践制度,着力探索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

共享课程标准。坚持标准引领,定期开展专项教研活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共同研究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保证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共享实训资源。共建共享中高职公共实训中心,与协作企业共建共享集生产、教学、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企业”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产业学院”新模式,校地联动齐发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办学实践,是引导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企业用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

如今,各地先后涌现出合作形式、运行模式多样且个性化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之势蓬勃,正是其应时而生,符合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

一是产业学院具有针对性。产业学院面向特定产业集群,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专业指向,课程设置更能针对该产业进行内容、模式、场所等个性化调整。

二是产业学院具有独立性。如同企业中不同事业部一般,是大机制下独立运营的个体,在这个系统下企业、学校、政府资源互通,又有各自分工和权利,提升组织合力和整理效能。同时,这样轻简的系统,能够根据产业环境变化更快捷、高效地做出变化,响应产业的需求,充分展示系统的灵活性。

三是产业学院具有共生性。产业学院强调教育与产业间的互相协作,互补共生的合作关系能够创造价值,建立开放、平等的组织系统,形成健康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结合以上所谈到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也开辟了多项校企政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校企合作协议;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正熙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中国特色学徒制贯通培养合作协议;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签订“中高本“贯通培养合作协议;与自贡师专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共建“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科技影视产业人才发展会暨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年会,并与重庆市永川区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正是通过“走出去、引回来”双循环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开辟了和以往不一样的人才培养“高速路”。

三、成果成效

1、“第二课堂”启航,产教融合新蓝海扬帆

学校团委依托校企双方共建的“烘焙预制产业学院”成立了“盐享烘焙协会”,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一二课堂”主动衔接和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营造了良好的“产教融合”校园氛围。

盐享烘焙协会以“学一技之长,做健康美食”为宗旨,致力于烘焙文化的传播,食品专业知识技能的普及和传承。自2023年11月17日成立以来,深受相关专业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截止2024年7月,协会共开展常规第二课堂活动14次,参与人数132人次。协会由校团委按照“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组织学生,由合作企业“师专面包”专业烘焙师傅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学生在专业烘焙师的指导下,体验烘焙乐趣,学会烘焙技能,研发新产品和新配方,培养实操能力,涵养专业素养,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同时,学校也制定了以“文化育人,铸就盐校精神”为主题的盐文化传承系列活动。通过布设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新建盐业教育展训中心打造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对外开放,实现社会效益;依托化学工艺(盐化工方向)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盐方向师资力量;成立化工环保协会,开展形式丰富的盐文化讲座、宣传、竞赛等活动,使具有家乡特色的盐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学校依托第二课堂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增长技能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2023年国庆、中秋节期间,盐享烘焙协会与烘焙预制产业学院联合开展“双节同庆暖人心,家国情怀筑梦行”师生携手做月饼享月饼庆“双节”活动;2024年端午节联合开展“端午粽情浓,传统记心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也是一堂堂实践型的思政课,弘扬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厚植了“爱国、爱家、爱校”情怀,为工作后“爱企”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践行“三全育人”的实践中深化产教融合。

2、匠心独运,铸就“技艺传承”系列盛宴

自贡市工艺美术技能大师郝向东工作室、自贡市化学工艺专业“双师型”名师杨波工作室、管理工程与艺术传媒专业科、能源化工与食品药品专业科携同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开展 “技艺传承千秋月,盛世华章满校园”系列活动,在多专业合作的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周清华师傅带领我校电子商务、食品、化工类专业的师生来到师专面包工厂,向同学们传授手工月饼制作技艺,让同学们在和面、调馅儿、烘烤的步骤中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八鱼集市长期与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合作,面向商业行业企业——师专面包,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新媒体运营等实操训练,让实训生提前融入经济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八鱼集市实训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全校师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挑选性价比合适的商品,决定相对较佳的营销方案,尽量运用网络平台宣传。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训生与有意向的师生进行沟通或团购谈判,最终将商品送货上门。同时,在课赛融通培养中,师专面包直播间也协助八鱼集市实训生参加了Botok 杯国际职业院校创新创业邀请赛初赛,从仪器的使用,脚本的撰写,到语言的表达等等,手把手教予实训生,让实训生真正体验直播间的氛围,基本掌握直播技能。为后期学校自建直播间奠定基础。




对于“千年盐都”自贡,有近两千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井盐文化根植于城市文明,是城市名片和文化精髓。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盐命名的学校,为了更好的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聚焦盐化工行业,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教改革,结合行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有效形式,2017年牵头成立了“四川盐化职业教育集团”,2019年在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申办了《化学工艺(盐化工方向)》专业教师培训项目。2020年该专业成功申报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四川盐化职业教育集团”、特色专业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及高校合作,以校校企的模式,通过五年贯通培养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2022年成功申报自贡市首批化学工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盐业高端论坛,与西班牙盐景和盐遗产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形式的盐业技术线上交流。





四、经验总结

1、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

2、产学研用一体化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

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平台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是实现双赢的关键:

校企双方在资源上实现共享、在优势上形成互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

4、持续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保持持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

5、关注技艺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技能又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2010-2024 © 四川省盐业学校·四川省轻工工程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7634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